|
海东日报讯(记者 贾丽娜 通讯员 韩璐)近年来,海东市坚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责任清单,健全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多点发力厚植法治土壤,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海东市司法部门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和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清单,指导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国家知识产权日,组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开展经常性的以案释法活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宣传。同时,在“法治海东”开设知识产权宣传专栏,通过典型案例、漫画等多种方式,介绍知识产权犯罪危害及后果、常见犯罪类型及防范识别技巧,大力传播 “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进一步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法治环境。
在此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诉调对接机制作用,成立海东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举办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实务培训,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工作,拓展知识产权纠纷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发挥各类知识产权专业机构作用,明确7名调解员积极参与化解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截至目前,我市律师积极参与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2份,梳理法律风险点、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20余条,调解知识产权案件1件,办理知识产权公证3件。
为提高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规范化水平,海东市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的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通过执法监督、案卷评查、案例评选等方式,加大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倒逼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整治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指导规范知识产权领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对案件受理、证据认定、法律依据、裁量基准的适用、文书制作与送达、程序规范等方面进行指导。积极协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衔接配合,加强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规范化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