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东日报讯(记者 郝志臻)近年来,海东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将东西部劳务协作视为稳就业、促增收的关键引擎,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拓展劳务协作的深度与广度,助力万千劳动者奔赴美好未来。
海东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与东部协作地区建立紧密联系,搭建起稳定的劳务合作桥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动,深入乡村全面摸排劳动力资源,精准掌握群众就业意愿与技能水平,为劳务协作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同时,与东部沿海地区众多企业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实现岗位与劳动力的精准匹配。
在劳务输出方式上,海东市不断创新,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吸引省内外优质企业参与,提供涵盖仓储物流、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多行业的岗位,极大地促进了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对于确定外出务工的人员,海东市还贴心地提供“点对点”输送服务,提前与铁路部门协商购票,安排大巴接送,发放出行礼物,让务工人员安心踏上就业之路。
为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助力劳动者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海东市结合各县区特色与工种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精心培育出“化隆牛肉拉面”“循化撒拉人家”“互助土乡农家乐”等12个叫得响的劳务品牌。以化隆牛肉拉面为例,化隆回族自治县通过组织专业培训,从拉面制作工艺到店铺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教学,如今化隆牛肉拉面馆遍布全国各地,从业人员众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劳务协作不仅让海东市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增收,也为东部协作地区输送了大量优质劳动力,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带回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成为推动家乡发展的新生力量。
今年,海东市将继续深化与东部协作地区的合作,不断完善劳务协作机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育更多优质劳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持续提升劳务输出的规模与质量,为推动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