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东日报讯(记者 李永兰)今年以来,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对大通河及引胜河等29条重要支流进行现场排查,确定的359个入河排污口现已全部完成溯源工作。
近日,海东市生态环境局经过对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河河道旁小散户养殖、农户污水外排等整改难度较大的点位、重要河道、重要排口,沿河道进行现场排查后,确定了排口类型和责任主体。至此,海东市大通河干流1个入河排污口及29条重要支流358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实现溯源,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迈向新台阶。
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流、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入河排污口的防治直接影响到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则是落实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的必然要求,海东市目前共有三大重点流域支流359个入河排污口,“扎紧”这些排污口,才能抓住共保一江清澈的根本。
近年来,海东市全面溯源整治和规范长江入河排污口,有效管控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切实提升海东市水环境质量,加快重点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整治进度,市生态环境局继续以“河畅水清、人水和谐”为目标,建立“一口一策”,狠抓三大重点流域支流入河排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不断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