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东日报记者 郝志臻 朱得君 报道
凝神屏息、挽弓搭箭……每周二、周四下午,在海东市乐都区高庙中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射箭,体验传统体育带来的快乐。
传统箭术(南山射箭)是乐都区传统体育运动,明代时传入当地,至清代成形,历数百年而不衰,深受当地汉、藏、回、土等各民族喜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乐都区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形式。
“我是今年开始参加射箭社团的,经过3个多月的练习,现在已经能够掌握射箭的基本技巧。”八年级学生祝文清之前已经参加过彩陶制作和绘画等社团,新加入射箭社团,对她来说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这里,她可以和很多朋友交流学习,也让自己获得了很好的实践机会。
和射箭社团一样,彩陶制作和讲解社团也是高庙中学融合当地文化建立的最具特色的社团之一。
乐都素有“彩陶故里”的美誉,而位于高庙镇柳湾村的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作为全国最大的以展示彩陶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一直是高庙人的骄傲,对于学生们认识和传承悠久的彩陶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庙中学的彩陶社团分为彩陶制作和彩陶讲解两个内容,在社团中,老师们不仅教授基本的黏土制作技巧,还鼓励学生们小组合作创作出具有想象力的作品,并通过和柳湾彩陶博物馆合作,由博物馆教师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在平时博物馆接待参观时,邀请学生做讲解员,同学们成为彩陶文化的传播者,既让学生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目前该校共开设了20个社团,其中射箭、秦腔、彩陶文化讲解、彩陶制作这四个是特色社团。“学校开设这些社团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技能。”高庙中学校长马延来介绍,学校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一技之长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接下来,他们打算把每个社团做细做精做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校外聘请一些专业的老师,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
百年大业,教育为本。近年来,海东市教育系统全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全面优质均衡发展,各具特色的教育亮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市校园中涌现。
如果说中学校园的特色课程致力于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缓解他们的压力。那职业学校的特色教育则更多的是培养多样化的技术人才。
听到职业技术学校,一般人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烹饪、汽修等专业,但是对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这些仅仅只是学校最基本的专业之一。
近年来,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致力于高原健康康复医学及产业发展,旨在通过“以医带养、以养助医”,实现“医、养、体、旅”结合。高原康养专业也成了一大热门。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审时度势,建立了以“高原康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融合“康旅、康养、康体、康娱、康食”有关的专业课程,形成满足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作为一名康养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康养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康养行业不仅关注人类的身心健康,更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系学生史玲说。
据了解,目前学校已整合康养相关教学资源,建成校内实训基地,包含养老护理综合实训室、康复护理综合实训室、传统康复保健综合实训室等7间,并邀请康养行业的专业人士前来举办讲座,分享行业发展趋势,让学生对该专业在社会上的定位、需求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着力打造海东康养人才基地建设。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杜钦告诉记者,他们将按照“产教融合、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以政府为主导、优秀企业为核心、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抓手,三方共赢合作打造康养区域产教联合共同体。
在海东,和高原康养一样热门的还有清洁能源的发展。
在国家大力提倡绿色清洁能源和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的大背景下,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申报增设了光伏材料制备技术和光伏工程技术两个专业,并在2023年9月实现首次招生。
学院在申报新专业的同时,同步开展市场调研,积极与光伏行业企业以及设有相关专业的院校联系交流,开展光伏(新能源)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论证。投入1100万元建成光伏(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所建实训基地涵盖了光伏全产业链的流程和实训操作设备,是集教学、科研、实训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实训基地,为培养光伏(新能源)产业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院的基地已经与海东·无锡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园一起设立创新创业的培训基地,预计将在今年8月挂牌,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培养让学生在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方面有所成长。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海东市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实施普通高中“一校一品”特色工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并进一步加快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使教学链与产业链实现无缝对接。
在海东,不断更新发展的特色教育,正在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