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成为近两年全国地级市信用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海东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安排部署,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在2020年底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海东市综合信用指数为85.37,排名由2018年初的全国末位上升到第145位,成为近两年全国地级市信用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且已创建省级信用县1个(互助县,全省首批)、信用区1个(平安区,全省首个)。 一、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级领导为组长,人民银行、财政、发改委、涉农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为成员的市、县、乡(镇)全覆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海东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海东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五年规划》《海东市小微企业信用修复实施细则》《海东市开展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的通知》《海东市推进信用普惠提质升级的实施细则》等10余项制度,统一、明确了信用评价指标和标准,将信用创建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市、县政府业绩考核。同时,建立农村金融指导员、金融联络员和金融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夯实信用建设基础。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成员单位先后出台多项信用优惠政策,构建了政府+金融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联合市法院、公安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建立不良贷款清收机制,对失信者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低保等惠民政策享受及境外朝觐等方面出台惩戒措施,在全市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寸步难行的信用理念。二是发挥信用评定结果。在深入开展以信用户创评为点、信用村为片、信用乡(镇)为面、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充的信用创建活动基础上,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依托客户管理系统,创新开展“金穗惠农通”、“助保贷”、“惠农e贷”等业务,为农户建立了规范的纸质和电子双规并行的信用档案,形成了“农户+征信+信贷”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信用信息在缓解农村主体“融资难、融资贵”中的作用。三是稳步推进农户“信用普惠”。以农村信用创建作为金融支持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抓手,建立了“信用评定+支农再贷款+福农卡信贷支持”模式和“产业扶贫示范村+担保基金+信贷支持”等多种支农模式,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向贫困信用户发放“530”贷款,有力支持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并推动以信用为重点的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稳步向前,实现了信用户小额信用贷款“提额降利”。四是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利用宣传媒介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诚信教育,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讲诚信、重信用,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和营商环境,并加强金融机构与学校的对接,打造银校合作的诚信教育体系,构建推广“学校、学生、家庭”的诚信文化辐射模式。截至目前,海东市共建立诚信教育基地51所,组织征信宣传志愿者以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60次,发放宣传册2.7万余册。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农村信用环境显著优化。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海东市农户信用意识的明显增强,截至一季度末,海东市评定省级信用县区2个,信用乡(镇)56个,信用村927个,信用户12.8万户,分别占全市县、乡(镇)、村、农户总数的33.33%、59.57%、58.41%、42.52%,创评信用社区8个,信用专业合作社19个,评定“信用居民”1.56万户,授信金额5601万元,用信额3716万元。二是贫困户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截至一季度末,对全市445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进行了信用评定,对32819户贫困信用户进行了授信,贷款余额5.63亿元。此外,按照《关于开展贫困户信用修复重建专项行动助推“信用普惠”建设的通知》精神,信用修复贫困户579户,累计发放贷款2010万元。三是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涉农金融机构对信用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0.1万—3万元,提高到了5万—20万元以上,贷款利率从实行统一优惠利率转变到按信用等级实行不同利率优惠政策,向互助县“绿色金融”试点镇加定镇发放苗木、养殖业、“绿色农家贷”、中药材种植等贷款7410万元。向民和县“东方庞贝--官亭古镇”国家级特色小镇金融支持1.96亿元。目前,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对2.03万户信用户让利2317万元。四是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不断提升。随着信用创建的深入,信用贷款发放减少了抵押担保手续和上门催收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增加了涉农金融机构的投放信心,目前,涉农金融机构信用贷款余额为60.97亿元,同比增长112%。五是征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海东全辖县域级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服务实现全覆盖,人行海东中支始终践行“征信为民”的服务理念,深入基层开展征信服务需求调研和摸底,在部分人口聚集较多的乡镇农商银行营业网点就近、合理布设了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网点,为辖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查询服务,目前,海东市共布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28台。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及农户信用创评存在重评选、轻管理的现象,评定信用户授信落实情况有待提高,影响了信用创建的积极性。二是按照上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管理的要求,对诚实守信的激励政策较少,对金融机构开展信用环境治理方面的鼓励、奖补较少,失信惩戒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三是虽然对社会公众、大专院校学生、下岗职工等群体,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征信宣传,但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征信宣传氛围,没有真正树立征信理念,全民诚信意识的提高还任重道远。 四、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下一步,海东市将制定《海东市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的意见》,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展信用创评成果运用,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创评力度,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推广互助县“信用社区”创建经验,扩大信用社区创建范围。 建议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征信基础设施建设,延伸自助查询机布设范围,持续跟进和推动“青信融”的建设应用,探索推动“兰西征信一体化”建设,组织开展全省信用创评标识自查和数据核实,建立各类信用主体动态调整的质量考评和清退机制,提升信用创建质量。
来源:海东市人民政府 |